Pages

Monday, July 28, 2025

我的股票亏损列表 2025

持有的CTOS继续下跌,股价来到新低的RM0.84。
我突然心血来潮,想看看这么多年来自己持有的股项内,到底那些亏损最多。

其实之前自己2023年也写过一篇《我的股票亏损列表》
时隔两年半后,如今在看看这两年有没有增加或减少什么。也顺便来个检讨。

我的股票亏损列表(2025):


2016年重新回到股市到今时今日,自己持有过68支股票,
一番买进卖出之后,如今还留在自己投资组合内的,就只剩下13支。(看:股票投资
68支股项里,其中有21支面临亏损,累计总亏损额超过马币41万,
其中的20支我已经认赔离场了,就最近跌跌不休的CTOS目前还在持有当中。
和上一篇《我的股票亏损列表》一摸一样,68支内,当中以TOPGLOVE、REVENUE和KAREX为我的投资史上,最大最痛的亏损前三名。
三个公司的累计亏损加上来超过马币25万了。
2年半以来,这个亏损list增加了KAWAN、CTOS、SINOPEC中石化和TENCENTS腾讯,这四各公司。

CTOS目前在榜内排名第6,目前来说,亏损达到7.26%;
还在自己的观察名单内,如果没有坏消息出的话,若有闲钱,不排除会持续累计。

KAWAN排名第7,亏损14.88%;
当时买入是因为钦佩董事长的个人魅力,
卖出是因为觉得它产品的margin也太低了吧,股息也不吸引,
做为一个出口企业,尤其出口到美国;
美元高的时候,它都没办法突破瓶颈,难道美元下跌的时候期望它的Revenue更好么?
所以我认为它暂时没有好产品,而且业绩也似乎到了瓶颈,所以在2024年3月以每股RM1.8认赔杀出。
最终如今看回来,今天KAWAN的股价只有RM1.1,当初的决定没有错误。

SINOPEC排名第11,亏损7.41%;
2025年四月份才刚刚出清,买入的平均价位是HKD4.12,卖出的价位是HKD3.82,今天的价位是HKD4.5。
所以我是低价卖出离场的。如果我持有到现在,我也可以赚了不少。
当时卖出的原因是特朗普要打压油价、中国加快转型新能源,中石化的业绩不如预期等。导致股价一路插水....
所以为了不要陷入赚了股息、亏了股价的局面,也为了把资金转向更有效的投资标的。
我认赔卖完,过后把资金买入了当时HKD40左右的长和以及HKD75+/-的HSBC。
虽然现在中石化的股价回到HKD4.5,但我没有后悔把资金转向尤其是汇丰HSBC这个决定。
毕竟当时的油价波动很大,也没预料到过后发生以伊战争冲突,油价暴涨。
而资金转到汇丰HSBC后,今天汇丰的股价已经每股超过HKD100,而且每一季派发股息,累计股息超过10%。

腾讯方面,亏损2.16%。但其实我持有的股数也很少,回看记录,当时自己也是仅仅持有300股,也是自己Hold不住,
后来中国政府出台未成年人游戏限玩的通知,也限制未成年游戏上消费,我最后2023年以每股HKD300就出清了。
然而今天的腾讯,如今股价已经超过了每股HKD550。
虽然说如果当时能加码或是Hold到今天,也是一个丰满的果实。
但是世间没有早知道,既然卖了就卖了,不是你财不入你袋。


每一次最终亏损离场的操作,都是一次的学习,
明白为什么自己买入,为什么最后会亏损都要卖出。
知道到底是当时买入时的决定就已经是错的,还是仓促卖出的时机和决定是错误。
还是那句,
不行动的话,就永远不会成功、不会学到、也不会赚到。
只要行动,不怕亏损,不是学到,就是赚到。



= Copyright by Joseph Ohlian =

Sunday, July 20, 2025

低息融资货币借贷高息投资

就上一篇所说的,最近的自己在投资里,再踏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前阵子,新加坡的banker就游说我借贷,也推荐我使用一些银行提供的金融便利。
其中我就看到了这个低息融资货币这一块。
最后我把部分新加坡股票和我在银行的港币债券基金同时抵押给了银行,拿了大约70%估值的抵押贷款Overdraft Secure Loan。
其中使用了相当于美元等值的USD102k再次杠杆购入了新加坡渣打银行和保诚保险的USD202k PruVantage Legacy Index
剩余的USD100k,由银行再另外提供了Unsecure Loan来支付给保险。
总之一番操作下来,换句话也就是说我使用了我自己现有部分的股票和基金资产做为抵押,从银行获得了:
1)一份Premium USD202k,偿付USD1.75mil的人寿传承保单;
2)将近USD70k 或其他货币相应等值现金Overdraft流动性额。
3)还有USD102k的Secure Loan和USD100k的Unsecure Loan;
那么USD102k的Secure Loan和USD100k的Unsecure Loan共USD202k贷款该怎么还?贷款利率多少呢?

由于我的贷款是美元贷款,其实银行的利率都可以在银行的网站查看:
详细可以看:Standard Chartered Cost of Fund
借贷的贷款年利率其实就是资金的Cost of Funds加上银行的赚幅Cost of Fund Margins。
从银行提供的表就可以看出每个不同货币的不同利率,美元借贷就是大约为4.64%+1.5%=6.14%;
在马来西亚的车贷利率2~3%,马来西亚房贷利率也是4%+而已。这个6.14%还是美元,年利率不便宜哦。

从银行的表可以看到,就5月份来说,就在美元COF将近4.64%之余...
反而瑞士法郎和日元的COF分别0.385%和0.445%,连1%都不到,
因此通过银行提供的金融便利,就是骚操作的开始... 在Banker的指导建议下,我把USD200k的贷款转化成了瑞郎,将近CHF165k,
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融资货币,在新加坡称这为Loan Currency Switch。
转化后,我的借贷供款年利率马上从原本的6.14%,降成了0.385%+1.25%=1.585%
从USD200k的6.14%,每月USD1023的利息,也就大约SGD1338的利息,
瞬间成了CHF165k的1.585%,每月CHF216的利息,也就是SGD340的利息(每月省下SGD1k)。
而且在这里,贷款供款也不像马来西亚一样需要每月偿还本利和,每个月只是需要偿还每月利息而已
直到有一天你要Settle Loan的时候才一次性还掉本金。
也就是这么一转,当初的USD202k的贷款,如今每月只需付CHF216左右而已。
借入低息的货币,这就是大家所说的融资货币,买入高息的投资,就是融资套利。

转换之前,自己也在网上搜索了许多的资料去了解整个运作和风险,一直以来瑞郎和日元都是主要的热门融资货币。
但因为5月尾港元升值,触使金管局卖出港元,市场上港元突然供给多了,资金成本剧降,HIBOR大降。
看:千億資金湧港+金管局干預 HIBOR跌至歷史新低!銀行、房地產類股將起飛?
就因为如此,港元也在五月份的时候COF还是3.85%,
但来到六、七月份突然1%都不到,因此成为了我其中一个融资货币参考选项。

为此我大概大概的做一个粗略运算表,方便做个比较(USD=SGD x 1.3):
资产在新加坡是新元计价,收入是新元、港元和美元、贷款是美元200k等值,以6月份的COF计算。
币种总贷款额COF (%)实际利率本币年利息等于USD等于SGD汇率暴露风险
美元-USD 200k4.643%6.143%USD12,28612,28615,971.8欠美元换美元
新币-SGD 260k2.15%3.65%SGD9,4907,3009,490主要收入在新元
港元-HKD 1.57m0.765%2.015%HKD31,6354,0315,160港元锚定美元,要注意金管局利率行情
瑞郎-CHF 165k0.515%1.765%CHF2,9123,6514,631利率低,汇率缓慢升值
日元-JPY 28.8m0.415%1.665%JPY479,5203,2604,238利率处于升息期,汇率波动大

更多关于各个主要货币大行议息政策也可以查看:央行频道

从上表一目了然200k的美元等值贷款,在美元时年利息USD12,286k,也就是将近新币16k,
但做转换后,使用低息融资货币可以让你省下更多,
在我转成瑞郎后,全年可以少给了差不多USD9k,也就差不多省下超过SGD11k的利息开支。这就是使用融资货币的好处。
但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如果我不进行转换,我的贷款不存在汇率风险;
一旦兑换了,我就会暴露在外汇风险之下。

另外也考量到我抵押的港币债券基金每年利息超过5.2%,抵押的DBS,股利也超过6%,
因此就用抵押资产内超过5%、超过SGD15k的一部分派息来支付一年1.765%、差不多SGD5k等值的借贷利息供款,可是绰绰有余

保单方面,虽然说我其实是需要支付贷款来获取并持有这一份保单,
但保单本身也会有现金Cash Value,以过往十年的历史来看,保单平均的年化报酬率超过7%,
即便扣除掉管理费用,也能实现每年保守估计超过5%的成绩。
简单来看,如果我的设想和计算没有错的话,就是我白嫖了一份保单,每年下来还有至少3%的报酬率

最后还有一个重点就是...,
我也没打算Settle这笔贷款,反正前世留给下一代的。
除非美元兑瑞郎大幅升值,这样可以考虑把我的美元和港币都换成瑞郎。
不然的话,以我的抵押资产所分的股利,我资产累积的估值只要不触发Margin Call,
只要持续维持抵押品估值远离70%的“安全边际”,
即便我不还款,我抵押资产估值和分发股利累积的速度比每月从贷款里累积的利息还多、还快

而且如果我有一天不在人世了,触发保险赔付。
虽然说保险金自动会优先偿还给银行我所欠的欠款,但之后剩余的,就还是会赔付给我的继承人
保险赔付金USD1.75mil偿还USD200k,我的子嗣还是可以领到超过USD1.5mil。
还有...保险资产是被保护的,是政府、执法无法充公、触及的...
有天你惹上麻烦、犯罪什么的,公积金、保险资产目前来说在马来西亚或是新加坡,是永远安全的,被保护的。

这也让我深深感受为什么富人会越富的道理。
如果今天有一个穷人,你觉得他走进银行,告诉银行可不可以先借钱给他买保险,死后付一笔大钱给下一代。
他也不想每月还钱供保险,就是等以后他死了后,从赔出来的保险金一次性扣回欠款,然后还有一笔钱留给下一代。
你觉得银行会理他么?我觉得天方夜谭。
但你只要达到门槛后,只要有抵押品在银行,银行借钱给你买保险。
直到有天真的触发保险赔付后,银行才收回当年的本金。

当然转换不局限于一次而已,今天我可以把美元借贷,换成瑞郎;
后天我也可以把瑞郎转换成日元,大后天从日元换成港元、美元或其它都可以。
转换的目的往往就只有两个:
1)更低廉的贷款年利息;
2)通过转换,让自己的贷款本金“缩水”
就比如我在USD:CHF 1:0.8255的时候,把美元借款换成了瑞郎借款,
那么当USD:CHF升到1:0.9,我在把瑞郎借款又换回美元借款的时候。
当初的USD200k美元借款就“缩水”成剩下USD185k了。
如果又厉害一点,当USD:CHF又贬到1:0.78的时候,又把它换回瑞士法郎。
这样连续操作几轮,你不用还款,欠债却能大幅缩水。
当然,反之,好像现在USD:CHF跌到1:0.9,我当初的USD200k美元借款如今...变成了USD206k...。
我都无言...,但就上面所说的,我原本也是冲着最低利息而来,也没打算还贷或是Settle。
外汇和利率时刻变换很大,鱼与熊掌也不是我这些小小散户能轻易想兼得就可以兼得的。
但至少我如今又学会了多一个工具。

==============

说了那么多,投资、借贷、杠杆这一切也不可能没有风险的,那到底风险在哪里呢?
1)抵押的股票和基金资产价格不能下跌太多,融资的使用不能超过抵押的70%(Loan to Value)。
也就是说如果市场大跌,抵押股票和基金价值缩水致使我的借贷额对比抵押超过70%的话,
我是需要从外部寻找新的资金补回自己抵押仓位。不然就触发force selling。或是银行强制要我还款。

2)融资货币的利率变化,当国行升息,我们的贷款利率就会同样提升,就需要偿还更多。
同样的道理,如果融资货币是日元,当日本央行升息的时候,我每年每月需要偿付的利息也就会跟着提高。
日本央行一直有升息的压力,即便他们不想升息;而瑞士央行则需要一直降息来推动出口和抑制瑞郎的升值。

3)融资货币的汇率变化,就之前举过的例子,现金在手是新币,偿还的利息是融资货币,可能是日元、可能是瑞郎或港元。
如果融资货币是日元,若干年后,日元兑新币大幅度升值的话,我就需要更多的新币来偿还日元本金。
瑞士做为中立国、避险货币也凭借稳定的政局,瑞士瑞郎兑许多货币包括新元那么多年来一直呈现缓慢升值趋势。
日本方面,或多或少还是面临经济压力、地缘政治、地震天灾等因素形成汇率波动,
香港方面,每当美元兑港币触发强方保证或是弱方保证的时候,金管局就会出手影响市场供给,从而利率会大幅波动。
但长期以来,日元和新元,日元还是不及新元,长期兑新元呈缓慢贬值之势。
这里的选择就是,很多年以后,对比今天,到底我会是需要更多的钱来还我所欠本金,还是仅仅需要更少的钱来还本金呢?
是否也有可能发生我还款的速度都不及瑞士法郎升值的速度呢?

当然我们都知道的,高报酬就伴随着高风险;如果不想要冒任何风险的话,那就乖乖把钱存入银行定存就是了。
其实风险不可怕,了解风险,了解自己的风险暴露有多少,就看自己能不能handle到风险。
最后决定自己要不要Take Up承担这风险来换取报酬。
做的话就50/50,只想不做是永远不会成功的;只要行动,不是学到就是赚到。

==============

为什么我会做出这一番的操作呢?
1)条条大路通罗马,就凭借自己现有的条件,学习和尝试多一种金融工具,为自己财务自由做规划。无妨
2)就好像对待在马来西亚的资产一般,随着新加坡资产日益增多,希望对焦自己在新加坡的资产,并完善它们
3)通过运用现有资产,思考并尝试让自己的资产膨胀
4)通过保险给下一代保存、打造一份稳定、可以传承的安全遗产
5)通过低息借贷,让自己Standby更多的流动性应对市场动荡

当我了解到这工具后,除了和新加坡banker聊,我可是自己也在网上学习并了解债券、借贷、货币融资和相关保险的资料,
另外也和马来西亚的Banker和自己马来西亚的保险业务员聊过,去理解整个操作。
虽然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忽略了某个什么细节,但就是历经了两个月的了解和深思熟虑后,
也觉得自己承受的起风险,所以最终才踏出了这一步。



= Copyright by Joseph Ohlian =

Friday, July 11, 2025

生活小品

好一段时间都没有来更新部落格了。在卸任母校家教协会理事职位后,我很放任的到处去寻开心了。
三月尾带着儿子趁着学校假期,两人去一趟上海;
四月尾飞了泰国曼谷;五月尾和朋友去了云南,跑了昆明-大理-丽江一趟;
六月尾和兄弟们来了场Men's Trip 到Pattaya;
接下来七月份应该哪都没去了,但8月头就会去台北成人展。

股票投资方面,三月份还行,四月份因为美国特朗普对全球各国祭出关税,导致组合回酬大跌6位数;
五、六和七月截至目前,投资组合还在努力回血当中。
7月收到KIPREIT管理层发来的private Placement邀请电邮,
简单和管理层大约一个45分钟的视频会议后,基本上都会拿Offer加入Private Placement。
最低门槛是RM250k,想到反正现在的KIPREIT价值低估、年年派发的股利也好。8月中把钱准备好就可以了。

我也趁着加密货币大涨,正式出清自己所持有的比特币,不玩了。
从我的记录里,2022年的1月分到2025如今,币价上上下下,最后好像是玩了个寂寞。
浪费了时间,币价跌谷底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涨。就盼望着别人把它炒上来等涨。
这觉得,虚拟货币好像还真的很虚~,很不实在。

另外3月尾开始自己开始买入债券,债券基本上分成债券、债券基金、债券ETF。
债券的门槛比较高,马来西亚的话,我也不晓得多少,可能马币5万吧,但在新加坡的话则是大约新币20万。
所以我们小资的还是先从债券基金开始,配合银行Banker的Offer,也当作给Commission他赚,
我购入了的Signature CIO Conservative Fund AHK MD D HKD Dis,年利率大约5.5%。
另外也通过Moomoo 购入了债券ETF QL3,这是投资在全球BB评级以下的风险公司债,年利率超过7.5%

另外也踏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领域,以前常常在新闻内看到什么低息日元借贷什么的,
现在我也牛刀小试,通过股票抵押可以贷出70%,我向新加坡银行贷了一笔美元,把钱的大部分买了一份美元计价的Legacy 保单。
之后把所欠的美元数额全数换成瑞士法郎,
因为欠美元的话,美元利率大约6%+的利息,所以我把所欠的钱全部转换成瑞士法郎,就只需要支付1.57%的利息。
就这样每月的供款可以减少很多很多。
可以参考:SCB Wealth Lending Cost of Fund

但其实这一笔贷款,我是没有打算还的,为什么呢?
因为我本身就是使用股票抵押来70%贷,所以其实除非股票大跌,不然Margin是绰绰有余的。
其中就包括了新加坡星展DBS和丰树商业信托Maplytree PanAsia REIT。股息率就已经超过了5/6%,
足以盖过每年1.57%瑞郎的供款利息,也是绰绰有余。
钱大部分是拿来购买了一份人寿传承保单,也就是说有一天我死了,钱是7.5倍赔给我的继承人,
当然银行会先拿来支付我的欠债,然后才赔出来。以赔款额,足以支付我的欠债。
就是可能需要背负外汇波动的风险,比如说瑞郎大幅升值,你的贷款兑换其他货币就更多了。
举个例子,我原本就支付了USD2k丢进贷款内了,结果美元持续贬值、地缘冲突导致避险货币瑞郎大涨,
结果我欠的瑞郎数额依旧不变,但我却现在欠下更多的美元了。
你可能也会问我为什么是瑞郎而不是日元?
下回有时间我、有心情的时候我写一篇有关于这个融资货币的文章做个记录。

前阵子,6月25日蔡澜逝世,我很欣赏很认同蔡澜的人生观,甚至羡慕他的人生。
我今年43,婚结了,孩子有了,钱也有了,婚最后也离了;我没有什么传宗接代的压力需要,也不想重新踏入结婚这坟墓内。
但我不排斥人生有个伴,有个陪你开心、陪你伤心、陪你聊天的伴。
最好的人生就是每天活在当下,要尽量的开开心心,尽量的吃吃喝喝,
不要内耗,我把给我制造问题的人、事、物砍了。
想做什么就什么,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我快乐是应该了。
所以这就是我现在对人生的想法。



= Copyright by Joseph Ohl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