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22

2022 总结

公司运作

9月份,我们向员工们道歉,把2间公司从共20人的公司行政人员,大砍到只剩下2人。
往后的日子,就是只有5个老板,2个员工,和几个包货的一起相依为命了,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给自己的光辉15年画下一个休止符。
从什么都没有,做到最高英国上市,即便后来除牌,但我们还是以私人有限公司的模式健康运作,到如今裁员规模回到15年前当初的模样。
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如果没有新的突破口,我想公司可能再坚持个两年不到,最后就是迎来结业、股东伙伴们各奔东西了。
人生起起伏伏,是很感概,是有点伤感,但想想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毕竟穷过、潦倒过、光辉过、挥霍过,如今低低调调半退休状态,我想我们也算达到了很多人达不到的境地了。
就像伙伴所说的,看着公司这几年的成绩,我们十多年所赚的,可是我们上一辈即便从年轻做到老,四、五十年都赚不到的钱。

股票投资

2022年,吉隆坡综合指数收在1495.49;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3251.32;恒生指数19781.41;Nasdaq和道指分别为10466.48和33147.25。
2022年,股票投资的母金增加15.58%,主要因为当公司决定裁员缩小规模后,公司的资金在支付了员工们的遣散费后,
我们也把公司超过70%的资金以股息的方式派发给所有股东。
因此我把这一笔钱,一并处理了自己的两个房贷,剩余的全部投入了股市,
期望以保本且能收取比银行更高的利息为主,低价买入并长期持有成长且稳定派息的公司!

在做这个总结的时候,赫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计算公式有点小错漏,
主要是今年自己加大母金投资后,持有的股票组合市值对比去年就增大了许多,那么在当计算今年和去年对比的时候,
就会出现“股票组合价值对比前年大涨”的情况,就比较无法显现真实状况。
在稍微做出修正后,连带的前几年的数据也一并被更改了,这次就直接用新计算后的数值。

继2021年我把泰国股票清完卖出后,2022年,我把自己唯一的印尼股票(当初2016年CIMB派发的)CIMB Niaga(BNGA)清掉,
在那之后自己除了马股,美股和港股,自己同时也新买入新加坡股。因为毕竟自己的新币一直闲置在新加坡银行账户内,就买股咯。

(股票组合)

2022年股票投资的回酬只有6.54%【(总市值-总投资母金+2022总股息)/总投资母金】,对比2021的9.37%,减少了19.39%
从历史数据上看,只有2016和2018年,我的组合录得负回酬外,其余年份都是在正回酬。
看下表从2016年开始(我2009开始股票投资,2014左右清完离场,到2016才再次回归),每年我的股票投资组合回酬:



最大回酬盈贡献利依次依然持有整体占比 最糟糕投资回酬依次依然持有整体占比
1马股-BURSA(45.92% Yes12%1美股-PAYPAL(-65.13%Yes0.682%
2美股-TWITTER(36.55%No-2美股-阿里健康(-46.09%No-
3马股-MAYBANK(35.34%Yes32.22%3马股-REVENUE(-39.84%Yes4.7%
4马股-PBBank(33.71%Yes16.27%4美股-BLOCK(-39.41%No-
5马股-LITRAK(22.58%No-5港股-小米(-38.58%No-
6港股-工商银行(12.21%Yes1.04% 6美股-META(-37.37%No-

即便以上亏损感觉很大,但由于它们在我股票投资的组合内占比不大,因此整体上并没有太大的伤害,但这失败带给我的学习价值却很高。
2022年美股收盘,受国内外各种多重不利因素冲击,今年的美股录得自2008年以来最差的年度表现。
我的大部分美股是在2021年买入,我一直秉持最好的投资时刻就是现在,因此每次研究后看好一直股票的时候。
我就会入金买入,之后当股价逢跌时再买进。鲜少会“做好功课后,等待最佳买入时机”。
就因为如此,大笔2021年入股的美股,在2022年时因为业绩出炉成绩欠缺、因为美国加息,股价都腰斩下来。
有一些在当时我还加码逢跌买入,只是越跌越多时,我已经没那么多美元加码了,只能看着深深被套。就例如PAYPAL。
上面一些亏损的自己已经认赔出清,主要因为我觉得认赔换马后有可能带来的回酬,比我蹲守被套的股票更有机会。

美股一般上的派息都很少,这也和美股股息需要抽税有关,
毕竟在公司在支付了公司21%+的税后,个人在领取股息会再被抽取30%的股息率。相等于一笔钱两次抽税。
因此我认为投资美股主要都是目标在科技股,成长型股票、期望从短中长的资本增值上获利。
美股财报对于我来说有点繁杂,自己很多也看不太懂,很多有时候都是在网上看分析、或是看其他博客、视频博主讲解。
加上由于自己的美元储备在2022年美国加息的时候已经慢慢全部套利兑成了新币和马币,
所以来年,自己应该也不会怎样加码、投资美股。还是把钱买入高息的中港股、新加坡股好了,感觉比较踏实。

2022年股息方面,全年现金股息MYR62,563.98,对比我的2021年股息MYR73,991.51减少了15.44%
主要表现标清的现金股息率(所收到的现金股息/成本价格)依次:
1) 马股-BURSA - 7.73%
2) 港股-工商银行 - 7.07%
3) 马股-MAYBANK - 6.89%
4) 马股-PBBANK - 6.26%
5) 马股-TENAGA - 3.86%
其中自己一直以来都有拿MAYBANK的股息再投资计划(DRP),替代现金领了股票的部分,自己可是没有记录在现金股息内。
2023年,预算自己全年的股息可以达到MYR87,561.61(包括MAYBANK DRP的部分),也即是平均每月被动收入MYR7,296.8。
目标为每月MYR10,000,也就是全年MYR120,000,因此相距目标尚有段距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023年,新的组合、新的计算待命中:


加密货币

即便加密货币在2021年11月,当比特币达到69k美元触顶滑落后,来到2022年年头,我依然秉持逢跌买入的策略。
除了继续加码了不少加密货币,二月份的时候还和友人一起发行开卖游戏NFT项目,小赚了一波。(看:2022半年总结
只是... 加密货币的价格在那之后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其中还有许多项目、基金如LUNA、3Arrow、Celcius、FTX等接连发生爆雷事件。
截至2022年封关,我的整个加密货币的组合亏损达到-68.89%
经历了一波大牛和一波熊市后,如今的自己也已经没有了当初对加密货币的热情。
如今的加密货币组合能卖的就卖,剩下的只保留了主要的大币种:
1)比特币BTC(57.31%)
2)以太币ETH(16.15%)
3)艾达币ADA(12.67%)
4)被套的NFT(6.95%)
5)蛋糕币CAKE(4.33%)
6)其他各式各样小币(2.59%)

但12月,自己还是有通过LUNO用马币小量买入比特币,我还是觉得加密货币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
另外也随着这一年来,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接连破产倒闭,我也把自己的币从交易所转到加密钱包上了,免得再发生交易所倒闭,自己被牵连。
看着目前自己持有的币,默默地拜神祈祷,未来5年的时间,就算没有翻个十倍,也希望自己有机会能连本带利回过来。



财务收入开销报表

随着年龄渐长,自己在步入40岁的时候,却迎来公司裁员缩小规模,自己收入大幅下降,这让未来的不确定性却大大增加了。
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也是家里唯一的财务之柱,看到自己似乎提早步入中年危机,如果说一点不担心的话,绝对是假的。
因此除了自身的“财务收入开销报表”外,我整理也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就是为了更好的检视自己的财务状况,这样才更容易让自己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钱途。

2022年,自己的收入主要为董事薪资(49.57%)、工资收入(32.52%)和股息被动收入(17.9%),
当然还有自己公司的股息,而且通常还是很大的一块,但因为我们没有制定股息政策,所以很多时候派发都是很随性、且不定时的。
所以我没有把它记录在“稳定收入”内。
期望随着自己在未来不断把收入投入股市后,股息被动收入的占比越来越高。
毕竟董事薪资和工资收入都是在公司稳健生存发展的前提下,每月提领的。如果有一天公司没了,就没了。
从股市内获取的稳定被动收入,增长到能够支付日常开支,对于我来说,才算是真正达到了财务自由、提早退休的境界。

2022年,自己的平均每月支出将近马币22k,其中最大部分在于:
1) 贷款供款(房贷、信用卡贷款、车贷)-25.65%
2) 家庭开支(家用、零用钱、钟点工人)-14.06%
3) 教育费(孩子教育相关开销)-10.88%
4) 车子相关(维修费、路税、新车首付)-10.54%
5) 保险费(一家人、车子、房子保险相关)-10.01%
以上开销就已经占了全部开销的71%

但来年,随着自己已经把两个房贷清了;随着已经把KIPREIT大部分股票割让了给老婆,每三个月她将收到KIPREIT的股息收入替代家用。
车子相关方面其实维修费一向来都不多的,这次主要因为刚刚支付了给老婆买的车子首付,属于一次性开销推高平均占比而已。
相信来年贷款供款、家庭开支和车子相关费用都会减少。
至于教育费和保险,来年则会增加,毕竟孩子长大了,我给老婆和孩子们的医药卡加了保。另外孩子未来也上什么什么校外课程,都是需要付费的。

我秉持的想法是:
可以减的就要减下来,例如每月供款、水电费、食物、医疗开销、汽车相关等。
但该花的不能省,就例如教育费和保费、捐款、一家人旅行的花费等。绝不能影响自己的生活品质。

我承认自己已经没有了年轻创业时的热情与激情,想着有天公司真的结业后,想想应该就是游手好闲的时候了。
从学院Diploma设计毕业,出来后却一直在IT领域,靠着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实践自己的编程功力。
可是IT变化很快,编程领域也一样,尤其对我这些Bo Ta Che(没读书)的人。
当初实践的ASP、VB随着时代的转变,如今都不能用了,我自己也心知肚明,自己已经写不来了。
想想自己还剩下什么?就是只有管理层的经验了。
可是这几年下来,自己就是个Politic Loser,我也厌倦了这些办公司政治。

经过估算,在不影响现有的生活品质下,在调整生活开销后,就算没有了公司的董事薪资和工资后,仅仅靠着自己的储备和股息被动收入,
没有任何其它工作下,自己还是有能力存活16年。大不了就不要出国旅行,或少喝点酒,节省节省延长期限。
至于16年后...,就只有:1)靠已经成年的孩子给家用填补资金缺口,2)开始变卖一直以来贡献被动收入的股票

财务资产表

截至2022年,自己的财务流动资产分配如下:
为了不让资金闲置,我不会保留太多的现金在身边,一般上也是大约一个月的开销而已。
如果突然需要花费,就刷卡吧。其余的都被我投入了股市。
外汇储备来自于国外公司的董事薪资,之前都是被我当成退休金累计存着,不看也不动。
但如今慢慢地被我拿来投入外国股市了。以期能够获取比银行利息更高的稳定回酬。

相信来年这个比例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毕竟抱着资金不闲置,另外主要市场是马来西亚。
所以现金永远占比会很少,加密货币不加吗的话,就一直保持低位;
马股应该永远最大部分,会不断成长;外汇是我的薪资账户,也会慢慢成长。
2022流动资产比例
股票(马来西亚):62.26%
外汇(美元、新币):21.91%
股票(新、美、港): 6.93%
应收账款: 6.50%
加密货币: 1.81%
现金: 0.60%
Total :100.00%

部落格、部落客

看着自己坚持10多年的部落Call me Ohlian
再看着自己友情链接里,当年加上“一同出道”同期的其他部落客。
似乎依然在写部落、志同道合的道友已经越来越少了,一些或许放弃了,一些转成了“投资导师”,一些可能转成了Youtube博主。
我默默地把超过两年没再更新了的部落在友情链接里移除,象征着时代改变、汰旧迎新了。
犹如:蛤蜊先生乡下佬chengyk股海無涯十面埋伏夜月空间牛奶冰分享价值投资心得H@rryの投资笔记本吹水佬1-million-dollar-blog等。

想当初开始写部落,我也只是跟上当初的那一阵风,想到记录生活点滴、旅行点滴写在网上、存在网上,让自己以后回看自己的成长。
这一理念到今时今日,我依然坚持了下来,即便有时因为懒惰或某种原因,会有断层,但我希望以后我真的可以看回几十年自己的成长和转变。
现在我依然是写着我的生活点滴,只是可以看到我的“生活”,
从枯燥的打工生活、到创业、到旅行、到家庭、到投资、到对社会一些课题的有感而发。
这就是我人生每个阶段,在生活上、和心态上的转变。
我期望自己就算没什么好写,或是懒惰写,但无论如何写少少也好,
至少老了,我可以看到某个时期的自己好懒,某个时期的自己心里在想什么。加油。



= Copyright by Joseph Ohlian =

Thursday, December 15, 2022

统考课题前世今生之我见

南下办校

想当年华社飘洋过海来到南洋谋生,虽然绝大部分都是猪仔,但当中还是有一些靠着商才、或是拼搏精神成功慢慢地累积了财富,选择落地生根,
他们同时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如陆佑、陈秀连、叶观盛等一众比较成功的人士开始出钱出力创办了学堂,在清末明初把老师引进来,
一步一脚印秉着给当时在马来亚的华人子弟和他们的下一代继续传承中文母语、四书五经、中华文化与知识。


左到右:张弼士,陆佑,叶观盛

根据维基的资料,马来亚第一所中文学校采用广东话为教学语的五福书院于1819年在槟城成立。
马来亚第一所新式现代化学校中华官音学堂,在满清驻槟城理事张弼士的大力捐助下,于1904年在槟城正式开课。
接着吉隆坡尊孔学堂创办于1906年,成了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华人私立中学学府,之后的坤成女子中学及育才学堂分别创办于1908年。

抗日时期,学校被迫关闭,一些辛辛苦苦建立的学堂被摧毁,一些则被当成了日军的办事厅、扣留营。当时的华社支离破碎只能到处东躲西藏。
直到抗日过去回到家园,经过华社各方努力,出钱出力地修复后,学校渐渐恢复之前的样貌、学生们开始回校上课学习中文。

董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和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相继于1951年与1954年成立,
只为捍卫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权益,为华文教育与相关工作者谋福利,在大家相互交流、合作帮助下,让华文教育能在这片土地上延绵发展下去。
如今是全国国民型华文小学(华小)和华文独立中学(独中)的董事会与教师会通过各州董联会与教师会组合而成的联合体。
董教总作为马来西亚国内华文教育的捍卫者、先行者、规划者,在华文教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国内华文教育发展蓝图、独中教学大纲和统考等都有董教总的身影。
董教总已树立起其作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言人和华社民办教育中央领导机构的鲜明形象。

教育改制

1961年教育改制时期,政府通过法令,颁布以马来文国语为教学媒介的新政府教育体系,(看:1961年教育法令
这被认为乃是马来亚立国初期当局强行实施欲消灭华文学校的“政治产物”。
接受改制的学校学堂,必须采用政府设定的教学大纲、接受管制、聘用政府批准的师资、并以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
然而它们同时也将获得政府承认,也同时获得政府津贴,学生之后可以升学深造。
由于里面存在不平等、摸棱两可的模糊地带,当时许多华社、华教斗士包括董教总群起强烈反对,
坚持华文母语教育,并努力期待争取将华文列为国家官方语文。
可是即便如此,在这场威迫利诱和软硬兼施的改制风暴,华文独中的办学陷入低潮,其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
林连玉、沈慕羽等最后落下被扣留、被革除、甚至被褫夺公民权等下场。

那些不接受改制的,坚持依然使用中文为媒介,主推中文考试,坚守中文母语教育的学校,就成了今天的独立中学。
尤其在时任政府废除小学升中学考试后,华文独中面对严重的学生来源短缺问题,更被视为收留落第生、超龄生和“破铜烂铁”的补习学校。
独中整体士气低落,惨淡经营,不乏一些学校最后还是被迫签下了接受改制。

其中拿尊孔学校为例,早在1958年,为了更好的管理,中小学行政分立,翌年尊孔小学接受改制成为尊孔国民型华文小学,
尊孔中学就改制的课题上,吉隆坡尊孔中学董事会内部出现分歧,最终在1962年接受改制,也就是今日的尊孔国民型中学。
同时尊孔独立中学也在1963年开办以延续华文中等教育的使命,并发展至今。
在当时,独中与国中的关系可说是势不两立的。
尊孔独中的开办,在当时华文教育低落被打压的氛围下,以收容不能在尊孔国民型中学继续深造的超龄生及不符合资格的学生。

华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对华文教育尤其独中再次出钱出力,相互帮忙和坚持走下去。
这其中也出现不少为我们的华文教育掏心掏肺、出钱出力、不畏强权,最后还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的华教人士不计其数。
其中除了林连玉、沈慕羽,还有林晃昇、陆庭谕、庄迪君等人。


左到右:陆庭谕,林连玉,林晃昇,沈慕羽

重新出发

经过30多年的奋斗和建设,最终全国仅存的60所华文独中从灭亡边缘救活和发展起来,到今时今日的规模。
独中生在校园内除了追求学术上的成绩,同时校园也在不断的推崇中华文化的尊师重道和礼义廉耻的道德思想。
使得独中的学术与才艺水平维持一定高的水准,独中统考文凭受世界许多大专承认外,独中生向来在纪律操行方面也享有不错的口碑。
而近年来独中的学生人数也逐渐的增长,每年每个家长都抢着独中的位子,尤其在雪隆一代,可喻"僧多粥少"。
(看:雪隆8独中初一新生 8468人报名录取56.97%
毕竟在现有教育法令下,不管60年前,还是今日60年后,政府早已经限定马来西亚只能有60所华文独立中学。
其实这不也是为了抑制董教总的势力,毕竟董教总是私人民间组织,它不隶属政府机构底下的教育局。
如今的事实依然转变,报不上独中的,只能花更多的钱去其他私人机构的私立学校,不然就只能去读免费国民型中学了。

与华小的命运一样,因为政府不再批准华小的建设,
因此你可以理解为什么许许多多即便在乡区只有几个学生,面临学生荒的微型华小同意迁校也决不同意关闭。
华教人士都会出钱出力向政府争取校地,或是自行掏腰包捐款捐地、争取迁校,但决不同意关闭华小。
因为关了,就没了。懂得都懂。

今天你我他可以学习华文教育,读写讲中文,保留华人传统和习俗,这一切全然不是应份的。
这一切一切,我们的华教先贤绝对是功不可没的,是先贤们不畏强权,为民族和为文化斗争,出钱出力争取回来的。
从当年来南洋谋生的华侨创办的书塾到今天的华小和独中,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那么普及的华文教育。其中独中就见证这整个的历史巨轮。
虽然今时今日,独中不再是"唯一"的私立学校。如今随着教育普及,马来西亚已经出现大大小小为盈利的私企私立学校,
独中依然打着维护“中华文化与民族母语教育”的旗帜,只是如今独中在发展的同时虽然不计盈利,但也同样看重盈余。
马来西亚人除了可以选择就读政府的免费国民型学校,也可以跳过选择就读各式各样的私立学校包括私人独立中学。
读独中的意义更多的是:中华情怀学习中文支持、维护并传承民族文化、它的学费也比其他私立学校更为合理、便宜

为了持续收纳想到独中求学学生,独中必须提供更好的师资、提供更好教学设备,翻新校舍,或是建造新的校舍,
在没有政府的帮助下,又不希望像外界其他私立学校一般的高昂学费,又不能增建新的独中,
在原有独中的基础下,学校便需要扩建扩建、不是往上建、就是买地建,这些除了动用学校、董事会的钱外,依然不够的,还需要筹款筹款。
为此,很多时候,华社民间团体都会自发性的捐款,因为大家知道这是维护华教,让更多辛辛学子能够进入独中受华文教育的唯一办法。
这就让本地独中的成功成为了本地华社在华文教育的骄傲,这一份功劳绝对是属于所有华社的。

教学大纲与统考

独中的教学大纲相比政府的国民型中学更为灵活,而且时刻与时并进,确保学生时刻与国家、世界接轨。
独中有更多的而机会与其他学校,甚至国外的学校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研究、学士比赛,
另外独中生除了需要应对独中统考,也需要应对政府考试,还所以独中生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原本就比政府国民型或是其他私立学校的多。
(许多私立学校打着“某某国家”教育大纲,毕业后直接可以前往某某国家,因此学生没有也无需应对政府考试)
但毕竟每个学生的时间有限,因而偶尔也为国内一些有心政党诟病,例如:
当我们努力学习中、英文的时候,许多的独中生国语马来文在读写看上被发现相对薄弱;
当我们在读着世界历史的时候,自己却对出生地马来亚历史的认知显得缺乏;
因此既然是读独中,一些学生自觉的放弃政府考试的一些科目。这我只能说独中生被灌输的世界观概念比较高。
当然这不能一概并论,还是有许多独中生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来弥补这一些的不足。
他们除了在统考获得佳绩外,政府考试同样也获得十分标清的成绩。

国小生上升独中的案例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是华小生升独中。
因此独中统考(UEC)就是对咱们12年从华小到独中所接受的华文教育做一个最终的评估。
独中统考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界最崇高、最顶级的评估考试,也可以代表着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的水平。
统考是由董教总于1973年发起筹备,于1975年成立,并在同年进行第一届的全国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可分为初中统考与高中统考。
参与统考的学生会获得由董总考试局颁发的统一考试成绩证书。
如今的统考已经被国内外许许多多的大专学院,或是企业等承认。
统考生毕业在后,可以凭着优异的统考成绩被新加坡、澳洲、英美、中国、台湾等地以保送生、颁发奖励金的模式争相录取,
其中也包括最顶尖的剑桥和哈佛大学。
国际上也有不乏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是马来西亚独中毕业的学生。
如今国内许多的本地大学承认外国的学校文凭,好让外国学生来到马来西亚进入公共大学就读,
却唯独统考无法在自身国内被本地大学被录取、或是被政府企业所聘用,这是相当讽刺,相当可惜的事。
明显的这根本就不是学术的问题,是国内的种族与政治课题。

看:全国教育行动理事会促首相 “别承认统考别批准拨款

立场

作为国内捍卫华文教育的民间私人机构-董教总,
无论什么人当政府,永远为华文教育与统考文凭争取地位永远是董教总的立场。
时不时就向政府呼吁呼吁一下,这是董教总对统考、对华教的坚持奋斗方向,
即便我们都觉得有时这样的提出很不合时宜,就像右派极端主义崛起,安华政府还不一定坐稳的时候...。

作为政府,在这片思想依然相对保守的马来土地上要承认华人的教育系统、教育体系,着无疑自打自己多年来的嘴巴。
在蓄势崛起的极端种族主义声浪底下,承认统考课题被当成了同时也是华人主义抬头、偏袒华人、断送马来人的权益的决定。
毕竟要捞取选票,就需要讨好马来人,因此政党一直消费华社,但若没有绝大部分巫裔的支持,这根本落实不来。

这一份承认说实在,以目前马来西亚的状况,成绩优异的独中生一出来就被许多国家录取了,
根本不需要留在国内大学或是进入政府企业底层。承不承认其实也不太重要。
这好比进入其他私立国际学校一般,政府承不承认它的文凭一点都不重要。
当父母亲把孩子送进私立国际学校或是独中的时候,国内本地大学已经不在主要的升学考虑范围内了。
而且从私立学校、独中毕业出来的学生,也应该没有谁会以进入政府企业工作为目标。(至少我身边的都是这样)

但若能有这一份承认,它带来的意义却确是十分深远,足以感动所有为华教奋斗的几代人。
它代表着马来西亚政府对华社、对董教总在这片土地上办教育100多年来的坚持贡献、对文化的认同以及对统考水准的肯定。
今天的独中虽然大部分依然是华人子弟,但其实也不乏其他种族如巫裔、印裔的老师与学生。
他们的父母能把孩子送入华社办的学堂,都不送入政府为国民的免费学校,就代表着对独中、对董教总课纲、对华文教育的肯定。
尤其是巫裔同胞,即便在国内蓄势崛起的极端种族主义声浪底下,即便知道不管在华小还是独中的食堂,饮食上多有不便之处,
但是他们还是把他们的孩子送入华小、送入独中就读;巫裔老师依然在独中执起教鞭,教导学生们。
只可惜,这只是少数。

独中课纲、独中统考和独中生向来都不是学术才艺或是纪律的课题,一直以来、一向以来都是种族和政治的课题。
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华社的心其实已然平静如死水。
独中已俨然成了国内华社低门槛,人才培育、毕业后就凭着统考文凭直接输出送往国外的教育培训机器。

独中生的默契

有没有发现独中生之间都有着一份默契,
当知道聊天的对方也是某某独中生的时候,心里不由得特别好感,特别好聊,也特别相惜。
不管富贵贫穷,独中生的孩子绝大部分最后也会成为独中生,其余的或许到其他私立或是国际学校,都不会选择国民型中学。
每每遇到在外筹款的小学生或是独中生,独中生毕业的一定会捐钱。
每一位独中生都为自己在独中毕业感到骄傲。

那是因为一份情怀、一份传承的心,一路走来,我们知道先贤们办教育不容易,我们能说一口华文,都是上一辈为华文母语教育的付出。
当哪天事业有成了,一代接一代,接下棒子继续维护华教、为华教付出。
让我们下一代和我们一样,为我们身为独中生、或是说得一口中文而骄傲。



以上是我个人立场、个人感想以及个人的对华文教育的一向来的理解,
上面还有一些历史知识则是在写这一篇感想时从网上搜索回来的。
如果我有任何说错的地方,请纠正。



= Copyright by Joseph Ohlian =

Thursday, December 1, 2022

十一月总结

十一月的股市配合马来西亚第十五届全国大选的选情,可谓是高低潮迭起,最终安华终于与如愿当上了马来西亚第十任首相。
虽然未来他即将面对的挑战一点都不少,但从股市反应来看,相对于极右主义的伊斯兰党,
投资者们更乐见一个属于中庸且反腐的政府。
随着新首相上任加上大部分综合指数成分股项交出不错的成绩,外围除了币圈以外也送来不少利好消息,
马股开始出现小牛,马币兑美元也开始走强,我的组合也迎来相当不错的投资回酬。

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来自TENAGA,虽然我的TENAGA依然在纸上亏损中,
但借着这次的攀升,我开始计划从TENAGA慢慢套利转马,只是没想到它攀升的速度那么的快。
短短两个星期不到的时间,所挂的单子已经先后在8.42、8.75、9、9.17,交易卖出了一些,最后TENAGA 11月封关在9.39的价位。
卖出TENAGA的原因其实是我看到TENAGA这一季的成绩并不算理想,(也可以看我上篇说到关于我持有TENAGA的想法:9月份总结
整体来看,如今PE 15.28,PAT Margin只有大约5%,这么低的净利率,我不如买REIT不是更好,股息就已经比5%高了。
而且借贷方面越来越高,Gearing 超过1,ROE 6.x,股息也随着股价升高,如今DY只有4%而已。
如果股价持续低迷,因为不想割肉,所以或许继续持有,也或许趁低继续加码。
但既然如今股价升了上来,所以我就乘机慢慢挂卖单,以期降低TENAGA在我组合内的比重。如果未来跌回下去,不排除到时再买回咯。

把TENAGA部分卖出之后,我加码了KIPREIT、和PBBANK,同时也给组合内添加一个新公司KAWAN。
买入KIPREIT是持续给自己未来加薪的操作;加码PBBANK是在MAYBANK标清的业绩出来后,我就马上挂单买入PBBANK,
可也是直到最后在昨天股价下挫时,才终于买在了4.37。最终尾盘PBBANK跳高,总结11月收在美股4.5的价位。

而冷冻食品KAWANFOOD方面,之所以买入其实是我对董事长的好感,在研究他的公司后,更是觉得似乎不错。所以开始少量买入累计。
KAWAN的董事长颜添财其实也是崇文华小董事长和崇文华小校友会的署理主席,而我也是崇文华小的机构理事成员之一,
因而在不少的学校相关活动上,我都接触到董事长,也聊过好几次。

颜董是个白手兴家、务实派的人,一步一脚印的管理上秉持维持传统之余,也要思考如何时刻发展创新、与时并进。之后把两者融合。
KAWAN的股价这几年最低去到1.45,经过2022年头至今的一轮反弹,如今我买入时的股价已经是2.13、2.17、2.19、2.21的价位了。
用数据来说话,以KAWAN的PAT Margin在13.85%,低借贷Debt to Equity只有0.024,ROE都有10.37;
以2.18股价来看,它的PE有19.62,虽然感觉有点高,但在看过市场上食品消费产品的PE后,
我又觉得其实19.62也不算太高了(Nestle 54.32、HUPSENG 24.66、PWROOT 20.7、FarmFresh 52.5)
DY方面只有1.35%,虽然算很低,但对于一家属于growth的公司来说,给小股东的小小股息总比没有的好。
另外KAWAN的业绩其实在疫情下炸开,或许是大家生活的方式不一样了,疫情下因为大家在家屯粮,冷冻食品相对的畅销。
后来又是马币贬值的问题,这让出口销售占了超过50%营业额的KAWAN在外汇上同样赚不少。
如今买入的风险就是在于需要考量疫情在解控后,人们的生活习性还会不会继续大量买冷冻食品在家屯煮?
还有就是如今马币走强后,它还能不能维持营业额和净利润。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这股票的流动性有点低...。

但就它的生意模式、管理人的人品与诚信,如今的公司依然在处在不断扩充市场的阶段,
扩充市场的当儿,也在多元化公司旗下的冷冻产品,我看好未来潜能或许会更好,我最终信心满满的买入一些开始累计。

组合内,最惨的就是REVENUE了,我个人偏爱金融相关股项,
如果说马来西亚消费市场正在复苏,那么连接消费和金融的支付系统肯定会受惠,
更何况马来西亚的无现金支付系统也在不断推广扩大中,
如今外边企业对接客户的无现金支付端口主要包括了GHL和Revenue的刷卡机、MAE Pay、TouchnGo与AliPay。
当初看好Revenue因为它在快速成长,着相比稳定的GHL少了想象空间。
但是最新的季报出来,相比上个季度只有50万的净利润,如今更是爆雷显示亏损了3百多万。
这让股价跌倒0.66,而且看来近期还会再跌。

季报内的讯息不多,主要说是高行政开销所致,虽然有网友不断抨击公司造假,
CFO接连离职、老板CEO又不断买股套现,然后又出Warrant捞钱,
所谓的Share Buy Back,就是老板自己卖股套现、然后却拿公司的钱买股来提高EPS。
这里说没钱,所以发warrant来回馈股东、同时筹钱发展、那边说要Share buy back。这些种种迹象都表示公司好像有点不行了。
我不好评价,但我愿意多看一个季度才做反应。毕竟如今的REVENUE占我组合5.58%,说多也不多。


看截至2022年11月,我的股票投资组合:


至于加密货币方面,我躺平了。反正也是占我总资产不到2%。等到哪天比特币来到10万美元的位置才看吧!
现金0.81%
外汇 25.99%
马股 62.15%
其他股 2.59%
加密 1.97%
借贷 6.50%
总共100%



= Copyright by Joseph Ohlian =
You are visitor:

---------------------------------------------

---------------------------------------------

007 (1) 1957 (1) 2016 (1) 2018 (4) 916变天 (1) 921 (1) 9R65 (1) ADA (4) AEONCR (17) AFFIN (5) AGM (1) Airasia (1) ALAQAR (4) Alor Setar (1) Ambank (1) ANA (1) AP (2) ASB (2) ASP (3) Assunta (2) Astrazeneca (1) ASTRO (1) bb58 (1) BEA (1) Belive (1) Bersih (2) Bigpay (2) Binance (1) BIPORT (4) BIT (1) bitcoin (2) Block (1) BNB (2) Boustead (8) Breguet (1) Breitling (3) Brickheadz (1) BrogaHill (1) BTC (7) Bucherer (1) Buenos Aires (1) Bukit Bintang (1) BURSA (38) Byakudan-nuri (1) Cardano (2) Carl F. Bucherer (3) Cartier (3) CashLite (1) Casio (2) CEX (1) Cheonggyecheon (1) CIMB (74) CIMBT (1) cityplusfm (1) ck2998 (4) Clubmed (1) Company Act (1) covid19 (17) Credor (3) CRO (1) Cruise (3) CTOS (6) cyrptocurrency (2) Damai Laut (1) Dannok (1) DAX (1) DBS (9) DCI (1) DEX (1) Disneyland (1) DOT (1) DPulze (1) DRP (1) DSLR (7) eGIA (2) EKOVEST (12) ELC (1) ETF (3) ETH (6) ethereum (4) eToro (1) Europcar (1) Filippo Loreti (3) Forbes (2) Forex (2) Fortuner (2) Frederick Constant (1) GADANG (13) Gaysorn Village (1) GCLP999 (1) Genting (3) Ginzanso (1) GKENT (1) GMT (1) GMWB5000D (1) GOLDETF (5) GOOGL (1) Grand Seiko (18) GS (1) GShock (1) GST (2) GutterUncensored (1) GyongBukGong (1) H1N1 (1) HAPSENG (1) Hatyai (4) Hibiscs (14) HKEX (1) HSBC (1) HSI (1) ICBC (2) Insadong (1) IPO (1) Isetan (3) James Bond (1) JAVA (1) JR (4) JTrust (1) KAREX (32) KAWAN (5) KAWANFOOD (4) KBANK (1) Kemi (2) Kenanga (1) Kickstarter (1) KIPREIT (59) KLCCP (1) KLCI (1) KLIA Ekspress (1) KPJ (1) KWSP (3) L&G (12) Laurel (1) LCTITAN (16) Lego (3) lhdn (1) LITRAK (11) Lotte (2) LTC (1) LUNA (1) LUNO (2) MACC (1) MALAKOF (6) Mastercard (1) Maxis (5) Maybank (83) MBPJ (1) MBSB (1) MCO (8) Mechanical (2) Merchantrade (1) META (2) MFCB (10) MISC (1) Miyota (1) MMCCORP (14) Mont Kiara (2) Mont Residences (3) Mortgage (1) MSM (1) MYEG (4) mystartr (1) N21U (1) Namsan Tower (1) Narita (1) Nato (1) navitimer. 1959 (1) NCB (5) NEAR (2) Nestle (13) NFT (1) Nirvana (1) OCBC (1) Omega (10) OPCOM (8) P&O (1) Panerai (1) Patek Philippes (1) Pattaya (1) PAYPAL (7) PBBank (40) PCR (1) Perth (5) Phuket (1) Plintas (4) Polkadot (2) PortDickson (1) POS (1) Poslaju (1) Presage (2) Prince Court (3) Propertise (1) PRS (1) PRU15 (1) Pulau Redang (2) python (2) Quartz (2) Ranua (1) REIT (15) REVENUE (11) RHB (1) Richard Mille (1) Ripple (1) Rolex (7) RPGT (1) RSV (1) RTK (1) S9+ (1) Saito (1) Samsung (1) Santos (1) SAW (1) SBGA211 (1) SBGA391 (2) sbgc231 (1) sbge245 (1) SBGH255 (1) sbgh269 (1) sbgm235 (4) SBGN003 (2) SBGP015 (1) sbgr311 (1) sbgw255 (1) SCB (6) Seamaster (1) Seiko (14) SET (2) SGX (4) SHL (28) SIRI (3) snowflake (1) SOL (1) Solana (2) Solidity (1) speedmaster (9) Spring Drive (2) SSPN (1) SST (1) Star Cruise (3) Stareit (2) STARHILLREIT (1) STI (1) Submariner (1) SUNCITY (3) SUNCON (1) SUNREIT (2) Sunway (40) SUPERMX (1) SWAB (1) Swiss Garden (1) TENAGA (24) Thongsia (1) Time (1) TM (1) TOPGLOV (7) Triang (1) Tudor (5) TUNEPRO (2) Uber (1) Ueno (3) Unit Trust (1) UOAREIT (5) Urushi (1) VBS (2) VISA (2) wifibaby (1) Withholding Tax (1) Xiaomi (1) XRP (2) youtuber (2) YTL (3) YTLPower (30) Zika (1) 上海 (1) 上野 (1) 东亚银行 (2) 东京 (11) 东堤小筑 (2) 东照宫 (1) 中东 (5) 中国 (31) 中社花市 (1) 丹麦 (6) 乐天 (2) 京都 (1) 仁寺洞 (1) 以太坊 (3) 以太币 (1) 伦敦 (1) 你的答案 (1) 俄罗斯 (1) 保险 (3) 信用卡 (1) 借贷 (1) 假期 (122) 光头党 (1) 克罗地亚 (1) 公司运作 (66) 公积金 (1) 公链 (1) 冠蓝狮 (5) 冬季 (14) 函馆 (2) 加密货币 (11) 匈牙利 (2) 北京 (11) 北欧 (26) 北海道 (23) 区块链 (1) 十月合唱团 (1) 千叶火锅 (1) 华为 (1) 卑尔根 (2) 卡罗维发利 (1) 印尼 (4) 原油 (1) 反贪会 (1) 另类音乐人 (1) 台中 (2) 台北 (2) 台场 (1) 台湾 (6) 合艾 (5) 吧生 (1) 哥本哈根 (6) 器官捐献 (1) 国阵 (1) 土耳其 (1) 圣彼得堡 (1) 圣诞 (1) 圣诞老人村 (3) 城隍庙 (1) 基金 (2) 塔林 (1) 外汇 (1) 大仓山 (1) 大选 (8) 大阪 (1) 大马交易所 (1) 天津 (1) 奥地利 (4) 奥斯陆 (3) 奥运会 (2) 婚宴 (4) 孩子 (1) 安华 (1) 家协 (1) 富士 (5) 富爸爸穷爸爸 (4) 寮国 (1) 对冲 (1) 小樽 (2) 崇文 (8) 工商银行 (3) 布拉格 (2) 布拉迪斯拉发 (1) 布达佩斯 (2) 希盟 (1) 建筑 (1) 微软 (1) 德国 (1) 意大利 (1) 慈善活动 (2) 慕尼黑 (1) 成都 (4) 房地产 (6) 房贷 (1) 手表 (29) 投资分享 (223) 拉斯维加斯 (1) 拉曼 (1) 拉萨 (4) 拔牙 (1) 挪威 (6) 捷克 (3) 搬家 (3) 政坛评论 (13) 教总 (1) 教育 (1) 数字营销 (1) 斯德哥尔摩 (2) 斯洛伐克 (1) 斯洛文尼亚 (1) 新书介绍 (1) 新交所 (1) 新冠肺炎 (18) 新加坡 (5) 新宿 (3) 新干线 (1) 新西兰 (1) 日光 (3) 日喀则 (4) 日本 (48) 普吉岛 (3) 景福宫 (1) 曼谷 (7) 有感而发 (83) 札幌 (13) 机械 (3) 杭州 (1) 柬埔寨 (2) 校友会 (4) 桃园 (1) 森吉山 (1) 槟城 (3) 欧债危机 (5) 欧洲 (33) 歌曲 (12) 武汉肺炎 (2) 母亲 (2) 比尔森 (1) 比特币 (5) 汇率 (1) 河口湖 (2) 法庭 (1) 波黑 (1) 泰国 (20) 泰国股市 (5) 洛杉矶 (1) 浅草 (1) 海信 (1) 消费 (3) 涉谷 (1) 清溪川 (1) 温泉 (5) 港交所 (1) 港口 (3) 游山玩水 (150) 澳洲 (5) 烧炭 (1) 爱后余生 (1) 爱沙尼亚 (1) 父亲 (2) 独中 (1) 猪仔 (1) 琅玡台 (1) 瑞典 (3) 瑞士 (2) 瑞峰菇场 (1) 瑞波币 (2) 生活小品 (110) 登别 (3) 白银 (1) 百万组合 (1) 神桥 (1) 离婚 (2) 秋田 (3) 种族主义 (2) 税务 (1) 精工 (2) 纽西兰 (1) 统考 (1) 维也纳 (3) 编程方案 (7) 网盟 (1) 网赌 (1) 罗瓦涅米 (8) 美元 (1) 美国 (6) 美国债务 (1) 胜兴车站 (1) 胡志明市 (1) 脚车 (1) 腾讯 (2) 自助游 (119) 自驾游 (6) 艾达币 (1) 芬兰 (16) 苗栗 (1) 范蠡 (1) 茉莉花革命 (1) 莫斯哥 (1) 莱特币 (1) 董总 (1) 虚拟货币 (1) 西宁 (2) 西班牙大流感 (1) 西藏 (9) 西门町 (2) 角馆 (3) 谢霆锋 (1) 警察 (1) 谷歌 (1) 财政预算案 (2) 货币 (2) 贵朵 (1) 资本奇迹 (1) 资源分享 (64) 赌球 (1) 赫尔辛基 (7) 越南 (2) 转校 (1) 运动会 (1) 迪士尼 (1) 迪拜 (5) 退休 (1) 退税 (1) 通城 (1) 钟贵发 (2) 银山 (2) 银山庄 (1) 银座 (2) 银行 (25) 锦里 (1) 长和 (3) 长实 (5) 长洲 (3) 阿冗 (1) 阿拉伯 (5) 阿斯利康 (1) 阿根廷 (1) 阿联酋 (5) 阿里健康 (1) 阿里巴巴 (1) 雅加达 (3) 霖記甕缸雞创始店 (1) 青岛 (1) 韩国 (7) 首尔 (6) 首尔塔 (1) 香港 (12) 马哈迪 (1) 马来西亚 (7) 马来西亚半岛 (3) 骨痛热症 (1) 骨骼疏松症 (1) 高雄 (1) 鬼怒川 (3) 鹿港 (1) 黄金 (6) 黑社会 (1)